在欧洲的建筑风格,有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等等。
回顾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罗马式就像一个分水岭,在它之前的建筑保存完 好的并不多。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基本已成为废墟,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也只仅存几个,稍晚些的拜占庭风格保存完好的也非常少。而在罗马式之后的各种风格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至今在欧洲一些城市都能看到哥特式、巴洛克、新古典等风格的建筑。
12世纪开始在西欧兴起的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谱写了人类建筑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哥特”(Goths)原是参加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北方日耳曼民族的名称。】当日耳曼人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后,逐渐把这种建筑风格带到教堂建筑中。
13世纪后,因为建筑科技的发展,西欧人能够把教堂的穹顶建得非常高,容易形成人身处其中的渺小感觉,符合神学的要求,于是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原来西哥特人活动的地区兴起了大批哥特式的教堂。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试图从种族和历史角度贬低先前“蛮族”统治时代的艺术成就,就把这时期的建筑风格称为“中世纪”风格,后来又进一步称之为“哥特式”(Gothic),意思就是“野蛮的、非希腊、非罗马的建筑风格”。
当然,今天这个词已经不带有任何贬义了,特别是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些由日耳曼民族后代所建立的国家更是将哥特风格视为他们真正的民族风格。从这个角度看,哥特式教堂实际上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 “ 本色化 ” 的产物 。
现存哥特式建筑大体分如下几类:
1、法国哥特建筑风格
1238–1248年建造的、有着“巴黎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和“天堂之门”美称的巴黎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其坐落在西岱岛上的王宫院内,这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 为安放他在1238年从拜占庭帝国购得的“耶稣荆冠”(Crown of Thorns)而专门建造。圣礼拜堂平面呈马蹄形,分为上下两层,国王专用的上层教堂高20米,在纤细的支柱之间是15扇每扇高15米的彩绘玻璃,上面描绘了1134个圣经故事。每一个束柱的基脚都附立着一尊使徒雕像。在大约2/3高度上,束柱如烟花般绽放,交汇在繁星闪烁的“天顶”。哥特建筑的全部精髓都汇集于此。
2、英国哥特建筑风格
1042年,“忏悔者”爱德华在伦敦城西泰晤士河畔修建了一座修道院,这一片地区由此就被称为”Westminster”,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西部修道院’,作为地名用时,中文译为“威斯敏斯特”,而作为教堂的称呼,中文一般译为“西敏寺”,也有译为“威斯敏斯特教堂”,但不应译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因为这里不是伦敦主教座之所在。在英国宗教改革之前,伦敦主教座一直设在圣保罗大教堂中。在宗教改革之后,伦敦的天主教徒于19世纪在威斯敏斯特区建造了一座新的主教教堂。从此形成商人市民居住的伦敦城与王室宫廷生活的威斯敏斯特双城并立的格局。
1245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Henry III,1216-1272年在位)下令按照法国哥特风格重建西敏寺。重建工作从东端圣坛和横厅开始,这个部分的拱顶除了增加了装饰杏的脊肋之外,其他都是按照法国盛期风格建造的。中厅一直到14世纪才最终建成,因而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特征。而西端的两座塔楼则是18世纪才建造的。
1065年,“忏悔者”爱德华在西敏寺去世,被葬在教堂内。1066年,“征服者”威廉在这里加冕成为新的英格兰国王。在这以后,这座教堂就成为历代英国国王举行加冕、婚礼和葬礼的地方。大多数英国国王去世后都安葬在这里。
1400年诗人乔雯去世,他被安葬在教堂的南横厅。这个地方由此就成为许多英国文化名人包括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 1812-1870)在内的埋身之地,有“诗人角”(Poets’ Corner)之称。以后这份荣誉的范围被扩大,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科学家都安葬在此,其中就有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 牛顿、查尔斯· 达尔文。教堂中厅西端最醒目的位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军无名战士墓,这是西方第一座无名烈士墓,也是整个教堂唯一禁止踏足其上的地方。
3、圣神罗马帝国的哥特建筑风格
1176年按照罗马风格开始重建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等到将圣坛和北横厅建完的时候已经是1225年了。这个时候一支来自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的施工队加入进来,于是教堂中厅就改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法国盛期哥特风格进行建造。建成后中厅宽16.6米,高31米。大教堂的西立面也是按照法国哥特风格建造。北塔在1365年完成,塔尖高达142.1米,是现存最高的中世纪建筑,曾经在1647-1874年间登临世界最高建筑的榜首(当时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尖已经毁坏,残高约139米左右)。在这个立面建造的时候,法国哥特建筑由于受到英国装饰风格的反哺,已经发展到火焰风格阶段。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它的整个立面几乎都被一层精雕细镂地以垂直方向为主的石质构件所笼罩。中央玫瑰窗直径达12.8米。周围的雕刻也是十分精彩。尽管曾经多次遭遇战火,不仅仅是这座大教堂,斯特拉斯堡几乎整座城市都完好地保留下历史的韵味,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可说是美轮美负、令人心醉。
4、意大利哥特建筑风格
1385年,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1395年起为米兰公爵)成为米兰统治者。他雄心勃勃要想一统意大利。在不断发兵攻打周边城邦的同时,他于1386年下令重建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要使它成为当时基督教世界最大的教堂,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势和荣耀。这座建筑是意大利少有的完全采用法国哥特建筑风格的教堂,其规模在欧洲仅次于稍晚建造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属于大厅式教堂类型,总长158.5米,中厅高度达到45米,比巴黎圣母院高出3.5米,气势蔚为宏伟壮观。
1. 保 罗 · 弗兰克尔 哥特式 : 八百年的文献与阐释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2004
2. 赵鑫珊 . 罗 马 风建筑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 路易斯·格罗德兹基.哥特建筑[M].吕舟,洪勤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迈克尔·卡米尔.哥特艺术——辉煌的视像[M].陈颖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赵克仁.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内涵.世界宗教文化.2003( 3) .
6. 陈文捷.凡世的荣光:璀璨的中世纪建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9.
请先阅读并确认同意页脚“隐私条款”后再阅读本文:拉biu趣事网 »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带你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