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少年跳下11楼致残仍难戒网瘾,父亲哀求封号

请先阅读并确认同意页脚“隐私条款”后再阅读本文

大象新闻记者 张子琪

绍兴少年跳下11楼致残仍难戒网瘾,父亲哀求封号

(网瘾少年落下残疾依旧难戒网瘾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每到假期,“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话题就会引发广泛关注。近日,一则初一学生玩“王者荣耀”被骂后跳楼,导致终身残疾依然难戒网瘾的新闻更是让很多家长心生担忧。

即使各个游戏平台有很多“防沉迷系统”上线,但想要玩游戏的孩子们总有各种对策逃避监管,披上“成年人”身份的外衣,继续“开黑”。

事件

网瘾少年被骂后从11楼跳下

如何将自己14岁的儿子小军从游戏世界中拯救出来,是浙江绍兴一名大学老师王刚这两三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据潇湘晨报报道,2020年年初疫情居家期间,读初一的小军开始对网络游戏沉迷,在复课后,放学后第一件事也是捧起手机。

为此王刚曾动手“教训”过小军,但收效甚微。冲突在当年10月爆发,王刚听说小军在考试中成绩倒数之后,看到仍在玩游戏的他,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小军从11楼的家中跳了下去,身负重伤。但即使在医院治疗期间,小军也仍在病床上玩游戏。

王刚曾经以为,经过这件事,小军会明白,生命并不像他经常玩的《王者荣耀》,在“been slayed”(被杀)之后,还能很快重启。

今年4月底,小军才从医院出院,落下残疾,但网瘾依旧。

8月18日,王刚告诉记者,出院后的小军仍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一方面他心疼儿子,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孩子继续沉沦。一次他实在没忍住,再次打了小军,因为他得知小军往一款游戏中充值了一万多元。

身边案例

爷爷乃乃“打王者”

10岁的浩浩(化名)是个三年级学生,在他的朋友圈里,打游戏是不上学的时候最重要的话题。浩浩说,班上一共50多人,男生每个人都打手游,有一些女生也会玩。假期前班里的男孩子特意在QQ上建了一个“游戏群”,用来喊人“开黑”。

而浩浩目前和同学们最喜欢打的就是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虽然这两个游戏均公布了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通知,但是浩浩直接用了爷爷的身份证申请了新账号,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继续在峡谷“开黑”。

有一次,系统监测到浩浩的账号在深夜打游戏,以超70岁老人深夜打游戏为由将账号认定为“异常状态”并封号处理。浩浩随即换了乃乃的身份证继续,一直打到现在。

浩浩对游戏的沉迷令妈妈王女士非常头疼,王女士说,孩子一大早起床,就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叫上同学们组队,“只要不喊他,他就能坐在那儿玩一天”。

“打他都不好使。”王女士苦恼地说,有几次发现孩子竟然偷偷拿了自己的手机打游戏,非常生气,就没忍住揍了一顿。王女士说,浩浩玩起游戏,作业完全就抛到脑后了。因为这件事,王女士和丈夫是吵也吵了,打也打了,但是孩子依然不长记性,“该咋玩还是咋玩”。

用母亲账号贷款6万充游戏

木木(化名)今年14岁,上初二的他喜欢打“王者荣耀”和“实况足球”。他的账号是表哥用自己的身份证申请的,自打游戏以来,给“王者荣耀”充了6万元,给“实况足球”充了2万。

木木的家人发觉存款少了之后吓了一跳,一查才发现,儿子陆陆续续地在游戏中充值竟然已经达到了8万元。他们向腾讯平台申请退款,但是平台给的回复为木木使用的账号为成年人账号,家长监管不力,出于人性化的考虑退还了2000元。事后家人对木木进行了教育,不允许他继续在游戏中充钱。

和木木一样大的小宇(化名)同样沉迷手机游戏,喜欢“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的他,用母亲的手机在微粒贷和还呗上贷款了6万多元,同时他还在网上请游戏陪玩,更是一笔就花了4000多元。

“我们知道时吓得不行。”小宇父亲说,孩子沉迷游戏,也经常和他的同学一起组队,感觉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打游戏、买装备的风气。

而此前充进账号的钱,在小宇父亲找平台多次协商后,终于退回了5万多,“我当时就一直给未成年监督热线打电话。”小宇父亲说,一开始平台只退了3000多元,当时着急得不行,对他们家庭来说6万也不是小数目,何况还是在贷款平台上申请的。

“我们现在为了限制他玩游戏,已经把他手机没收了。”小宇父亲表示,现在他还在尝试引导孩子少玩游戏,也让小宇每天做做家务什么的,“希望他能有一些别的爱好,可以把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出去。”

■今评弹

游戏规则 不可儿戏

□大象新闻评论员 徐战方

很多年前,我们的游戏还是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现在,变成了××荣耀、××西游、××传奇……

不可否认,现在的游戏的确更好玩了,但收益与风险永远成正比,一开始玩游戏的风险最多崴个脚破层皮,而现在,动辄影响学习、破坏家庭甚至危及生命。游戏与时俱进的同时,正常的防护措施却没有跟上。

在网游问题频出的背景下,如果说技术无罪,那我们该怪谁?

怪监管吗?一年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消费做了进一步严格要求,被外界称为“防游戏沉迷最严新规”。怪厂家吗?很多游戏厂家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看似都设计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怪家长吗?在很多家长强烈反对孩子玩游戏的同时,有调查显示,玩游戏的家长中却有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

说白了,看起来严丝合缝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游戏规则,一个冒用身份就变成了儿戏,而这只是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漏洞而已。

发现漏洞并不晚,关键是要及时查漏补缺,比如能否用人脸识别将成年人的账号与本人深度绑定而拒绝被冒用?

未来,被誉为第三代互联网的“元宇宙”,可能会有更多充满诱惑性的游戏,怎样去设计更严密的游戏规则,应该是未来物联网时代最紧迫的命题之一。切记,游戏规则不可儿戏。

请先阅读并确认同意页脚“隐私条款”后再阅读本文:拉biu趣事网 » 绍兴少年跳下11楼致残仍难戒网瘾,父亲哀求封号

赞 (0)

评论